美丽乡村织就人间香巴拉
——记甘南农牧村的深刻变革
记者李鹏飞
西藏太远,甘南刚刚好”,很多人慕名而来,来甘南看山看水,寻找自己心底那片诗意和远方。
近年来,随着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创建和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全州农牧村发生了深刻变革,农牧村面貌焕然一新。如今,这片“离内地最近的雪域高原”正焕发着蓬勃生机。
让乡村换新貌
白龙江畔一个个宁静祥和的生态文明小康村,如雨后春笋般散落其间,成为了跳动在这幅画卷中最美妙的音符,宽敞的乡村公路,沿着河堤蜿蜒而上,如一条靓丽的哈达飘向远方。房前屋后和院内墙角栽种的核桃、苹果、葡萄等经济林果,为实现乡村美丽、群众富裕的新发展提供了强劲支撑。如今,一幅“天蓝地美水清、村美院净家洁”的生态文明小康村秀美画卷正在甘南大地徐徐展开。
2015年,全州共建设103个生态文明示范村,村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模式,制定了生态文明小康村“965356”建设标准;2016年,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300个,项目总投资36.4亿元,惠及20145户10.2万人;2017年,建设300个生态文明小康村,涉及20474户10.5万人,项目批复总投资353200万元(国家投资245700万元、群众自筹107500万元),累计完成投资173600万元,工程形象进度49.2%;2018年,全州将继续建设300个生态文明小康村,补齐农牧村发展短板,提高农牧村发展水平,为加快脱贫攻坚、促进群众增收、加强环境整治、建设生态文明注入强大的动力,为农牧村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截至目前,我州共开工建设703个生态文明小康村,目前已建成403个。
近年来,全州上下坚持把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首位产业发展、基层党建、维护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六大平台”,持续强力推进。农牧村基础设施、产业培育、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基层组织得到改善提升,小康村面貌焕然一新,探索创新农牧村发展新模式取得可喜成绩。
从环保得红利
道路两旁,“您已进入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全域无垃圾”的广告牌不时映入眼帘,这既是对外来游客的提示,也是一种自信和承诺。
整洁的乡村道路、漂亮的文化广场、淳朴干净的农家小院。说起这几年的变化,大家感受最深的就是全民参与到环境卫生整治行动中来,人人出力,合力改变城乡环境。在自己出力改变家乡和城市面貌的同时也见证着甘南大地翻天覆地的变化,“环境革命”也由面子工程,逐渐成为全州各族人民的自觉行动。
在州委的统一部署和组织领导下,各级党政齐抓共管,“全民发动、全员参与、全域治理、全时保洁”的环境整治格局基本形成,城乡环境卫生面貌得到显著改善。
环境革命和生态建设深刻变革的同时,也给各族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立足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积极打造“九色甘南”,发展旅游产业,由景区景点旅游、赛事旅游、乡村旅游带动全域旅游,旅游人数由2015年的770.02万人次增加到2016年的1003.15万人次,再到2017年旅游人数突破11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也由2015年的34.03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46.78亿元,再到2017年突破50亿元,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因产业腰包鼓
据统计,自2011年全国新一轮扶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全州农牧村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28.39万人减少到2016年的5.55万人,贫困发生率由51.3下降到9.8。
目前,全州上下正在加速脱贫,旅游产业迅速崛起,现代农牧业渐入佳境,农牧民搞养殖、农牧民创业开办农(牧)家乐、文化创意产业等风生水起……
郭转录是舟曲县远近闻名的养殖能手。2012年,郭转录成立了转录综合养殖农民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标准化养殖模式,带动农民从分散经营走向专业合作经营。合作社的发展为贫困户就业提供了机会,解决当地劳动力20余人,年创经济价值100多万元,并通过免费发放鸡苗、养成后以市场价回收的方式帮助贫困户增加收入。
在政策指引和金融资源的撬动下,全州初步形成了以旅游文化产业和生态农牧业为龙头,多元富民产业“齐头并进”的格局,截至2017年底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414元,较2011年增长106.5%。
2017年全州新建养殖场(小区)86个,牲畜暖棚、贮草棚4.68万平方米,引进良种畜1341头(只),存栏适龄母畜比例达到55%以上。牲畜总增、出栏、商品率预计达到38.3%、50.5%、44.6%,牛羊肉价格回暖,群众收入增加。甘南牦牛奶粉、迭部蕨麻猪、迭部羊肚菌3个产品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我州被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正式授予“中国牦牛乳都”荣誉称号。加快藏中药材、高原夏菜、杂交油菜、优质青稞、优质饲草五大特色种植产业带建设,种植业效益显著提升,增加值预计达到6.5亿元。
村子变了、环境美了、游客多了、腰包也鼓了。
卓尼木耳镇博峪村村民杨卓玛次旦经过烹饪培训,政府扶持她做起了“藏家乐”的生意,自去年3月份开业以来,一年的营业额已有4万元。
一批环境友好型、红色旅游型、生态体验型、休闲度假型、民俗文化型、特色产业型小康村拔地而起,极大提升了农牧村的整体生产生活水平,切实增强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相关新闻
- 2018年03月07日甘南州2018年度计划减少农牧村贫困人口1.72万人
- 2018年03月02日卡坝乡:环境变革构筑幸福家园
- 2018年02月05日合作市举办农牧村村组干部汉语培训班
- 2018年01月18日迭部开展农牧村公益性文化下乡文艺演出活动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